解决方案 | 极限挑战,3个月,7栋楼,20000㎡教学楼改造成功!
2018-12-22

进入21世纪,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索,高校原有教育资源的发展赶不上学生资源的扩张,教学楼建筑不能满足新学科建设的需求。在此情况下,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教学楼建筑拆除重建,或在新的基地上建造新的教学楼建筑,是十年前国内高校普遍选择的方式,因为这是应对学生资源扩张最简单、高效的快捷手段之一。


过去十余年间,几乎所有的重点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,硬件设施先进,校园风光优美,风格更现代。但是,建一栋设施完善、配置齐全的教学楼,往往需要2到3年的建设周期,无法满足日常教学要求。


因此,旧楼升级改造成为高校普遍选择的方式。



 


7栋教学楼改造升级,新学期喜换新颜



上海,五角场,邯郸路220号,复旦大学正门。9月,正值开学季,入学新生在家人朋友的簇拥下,带着新奇与骄傲,参观着这所即将学习生活4年的地方。一路参观下来,新生们可能无法想象,出现在眼前的恒隆物理楼、化学楼、抹云楼核科学楼等7栋本科教学实验楼,在3个月前还是另一番面貌。


从复旦大学正门进入学校,路过毛泽东像与国旗坪,沿着中轴线步行约200米,一幢5层高的大楼映入眼帘。这栋楼名曰恒隆物理楼,建于1960年,坐落在校园内的相伯路上。之所以将这条校道命名为相伯路,是为了纪念复旦大学的创始人,同时也是复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,中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。

复旦大学创始人、首任校长马相伯


3月前的恒隆物理楼,半百老楼的沧桑一览无遗